今天青島家教網李老師跟大家淺談一下生命教育; 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瞬間凋零,也讓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從媒體的報道中不難找出自殺的誘因:“因考試名次下降,14歲少年跳樓自殺”“受同學欺負,初二學生服毒自殺”“因與姐姐吵嘴,12歲小學生上吊自殺”“因被長輩無意中說了句皮膚不夠白,5歲小女孩用頭猛烈撞墻”…… 學生們的自殺并不是因為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不過是一次考試、一次爭吵、一句批評甚至一塊橡皮、幾塊錢而已。這樣的報道不由得使人心頭一陣陣發顫,同時也讓人唏噓不已。 我們不禁要問:一朵朵嬌艷的花朵為什么過早地凋零?誰該為你們的凋零埋單?
一、自殺反映生命教育的缺失
青少年自殺是一個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對生命的漠視,無論是對他們的家庭,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是一種難以承受之痛。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的影響和自殺者自身性格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取向和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
教育以育人為根本,因此教育學生關注生命本身,懂得生活和實現生命的價值,教育學生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是教育最原初的意義,也是最本質和最高的價值目標。
素質教育在中國喊了很多年,但尚未真正落實,還僅僅停留在文件里,停留在各種宣傳媒體里,停留在各種標語口號里,停留在各種匯報總結里。學生的上課時間越來越長,課程設置越來越多,考試評比越來越頻繁,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即便是再聽話再理智的孩子也難免會有倦怠和消沉的時候。如果沒有所謂的“名校”,如果沒有由名師領銜的“火箭班”“重點班”,如果沒有考試排名,如果沒有家長費盡心血把兒子送到那所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如果學校多一些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或許那個跳樓的14歲少年的生命之花就不會過早地凋零。近年來,盡管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明文規定各校不準設重點班、不準在寒暑假補課、不準公布學生成績、不準給學生排名,但是否真的監管執行了呢?又有多少學校把這些“不準”當真?教育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不可承受的壓力,客觀上助推了悲劇的發生。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二、父母的生命教育責任
父母對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導致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對孩子的生命教育是多么重要。
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注重讓孩子吃好、穿好、玩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將來考上重點大學,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建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以此來規劃孩子的美好人生,讓孩子在親人的呵護關愛下無憂無慮地成長。然而,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當挫折來臨時,孩子們往往手足無措,若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沒有及時跟上,他們的思維就會陷入死胡同,一氣之下就可能做出過激的舉動,生命在瞬間化為烏有。
筆者在成長過程中就曾經歷過一段非常危險的青春期:高考的失利,父母的責備和嘆息,旁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家境的貧寒和前途的渺茫使我時常陷入難以言表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時常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不時迸發出輕生的念頭。所幸的是,細心的父母及時發現了這些不正常的舉動,開始了對我最貼心的生命教育,幫我走出了人生的陰霾。我從此開始了艱難的求索之路,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抗挫折的能力遠不及上一代。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封閉在狹小的空間中,他們對死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不知道死亡對自己和親人意味著什么,對生命價值缺乏基本的認識,不懂得珍愛生命。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敢于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教育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勇于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引導孩子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三、學校的生命教育責任
學校對生命教育的欠缺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可否認,近些年來,不少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開展了諸如“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交通安全伴我行”“防火防盜,從我做起”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應急演練活動,使學生的生命意識得以增強,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但面對那一條條消失在校園里的鮮活的生命,除了扼腕嘆息,作為人師的我們難道不該深刻反省嗎?作為學校領導,你把生命教育放在了學校發展的一個怎樣重要的位置?作為班主任,你有沒有像重視學生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視學生的生命教育?作為教師,你的課堂上有沒有體現對生命價值觀的啟發思考?現在,在有的學校、有的班級、有的課堂,生命教育仍是一片空白。他們關注更多的是升學率和各種評比,用很多的精力應付各種考核評價,而淡化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這不是教育的本質所在,也不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標。
生命教育理應成為中小學的入門課程,學校應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就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大力倡導尊重、敬畏和珍視生命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到人的生命是很寶貴的,不容漠視和褻瀆。班團活動時間理應經常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結合班級學生鮮活的素材現身說法,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課堂上所有教師都有責任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在學科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滲透生命教育。時時、處處、事事、人人關注生命教育,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生命教育網絡,讓那些本可避免的悲劇不再重演,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學校和每一個教師的責任。
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緩。讓我們站在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高度,以生命的名義呼喚生命教育,用真心去做好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的生命之樹常青,我們應該有所作為! |